园林园艺是一个涉及植物栽培、景观设计和生态维护的综合性领域。在实际应用中,园林园艺不仅提升了城市和乡村的美观,还对生态环境、社会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下面是几个实践与应用的案例分析: 案例
1. 优选品种
选择适应本地气候、抗逆性强、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,如郑麦系列、济麦系列等,需结合当地病害(如锈病、赤霉病)发生情况选择抗病品种,同时关注品种的分蘖能力、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指标。
2. 精细整地
深耕25-30厘米,打破犁底层,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。整地要求“深、细、平、实”,避免墒情不均。黏土地需提前翻耕晾垡,沙壤土可适当浅耕。结合整地亩施腐熟有机肥3-5吨,提升土壤有机质。
3. 科学施肥
基肥:亩施氮(N)10-12公斤、磷(P₂O₅)8-10公斤、钾(K₂O)5-7公斤,缺锌地块补施锌1-2公斤。
追肥:返青期追施氮肥总量的40%,拔节期追施20%,孕穗期根据长势补施。推广测土施肥,避免过量施氮导致倒伏。
4. 适期播种
冬小麦适宜播期为日平均气温16-18℃(黄淮海地区10月上旬至中旬),春小麦在土壤解冻后尽早播种。播前用杀菌剂(如戊唑醇)和杀虫剂(如吡虫啉)拌种,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。
5. 合理密植
半冬性品种亩基本苗15-20万,春性品种20-25万。旱地采用宽幅播种(行距20-25厘米),水浇地可缩行至15厘米。播种深度3-5厘米,墒情差时适当加深。
6. 节水灌溉
关键灌溉期为越冬水、返青水、拔节水和灌浆水。推广喷灌、滴灌等节水技术,拔节期田间持水量保持70%-80%。注意避免扬花期灌水,减少赤霉病风险。
7. 杂草防控
播种后苗前喷施封闭除草剂(如异丙隆),冬前或早春针对禾本科杂草(如看麦娘)选用精噁唑禾草灵,阔叶杂草选用氯氟吡氧乙酸。机械除草结合中耕1-2次,深度3-5厘米。
8. 病虫害综合防治
病害:病用酮,锈病用戊唑醇,赤霉病在扬花期喷施多菌灵+氰烯菌酯。
虫害:蚜虫用吡虫啉,吸浆虫成虫期喷施高效氯氰菊酯。推广生物防治技术,如释放蚜茧蜂。
9. 抗逆管理
冬季镇压防冻害,旺长田喷施多效唑控旺。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+芸苔素内酯抗干热风。遇渍涝及时开沟排水,减产风险高的地块可改种短季作物。
10. 适期收获
蜡熟末期(籽粒含水率18%-22%)为最佳收获期。联合收割机割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,秸秆还田需粉碎至5厘米以内并深翻。仓储种子含水量须低于12.5%,商品粮低于13%。
11. 轮作倒茬
推行“小麦-玉米”“小麦-大豆”轮作模式,减少连作障碍。北方旱地可推广小麦与苜蓿间作,南方稻区实行“稻麦轮作”,平衡土壤养分。
12. 精准气象服务
利用农业气象站监测冻害、干热风等灾害,结合无人机遥感评估群体长势。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墒情自动调控,减少水资源浪费。
13. 机械化应用
推广智能化播种机(误差±1厘米)、植保无人机(亩喷液量1-1.5升)和粮食烘干设备,降低人工成本,提升作业效率。
14. 产后减损
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,避免霉变。采用低温仓储技术(15℃以下),配套磷化铝熏蒸防治仓储害虫,损耗率控制在3%以内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