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农技农业百科信息网 >> 园艺知识 >> 详情

数字技术在精准施肥中的应用


2025-08-20

数字技术在精准施肥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:

数字技术在精准施肥中的应用

1. 土壤与作物数据的精准采集

通过多光谱遥感、物联网传感器(如土壤湿度、EC值、pH值传感器)和卫星影像技术,实时获取农田的土壤养分含量、墒情、作物长势等数据。例如,搭载NDVI(归一化植被指数)的无人机可识别作物缺素区域,而近地传感器网络能实现厘米级精度的土壤监测。

2. 变量施肥技术与智能装备

基于处方图(Prescription Map)的变量施肥机可动态调整肥量。这种技术依赖GIS(地理信息系统)与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的结合,根据土壤采样数据生成网格化施肥方案,减少肥料浪费。典型设备包括配备ECU控制系统的播种-施肥一体机,误差可控制在±3%以内。

3. 数据建模与决策支持系统

结合机器学习算法(如随机森林、深度学习)分析历史产量数据与气象信息,构建施肥推荐模型。例如,APSIM(农业生产系统模拟器)能模拟不同施肥策略对作物产量的长期影响,为农户提供优化方案。部分平台还整合了区块链技术,实现农资溯源与碳足迹。

4. 数字农情监测平台

依托云计算搭建的农业大数据平台(如华为农业云、阿里ET农业大脑)可整合气象、土壤、市场等多源数据。通过移动终端App向农户推送实时施肥建议,并支持远程监控田间设备的运行状态。某些系统还引入数字孪生技术,实现施肥过程的虚拟仿真优化。

5. 新型施肥技术融合

数字技术正与缓控释肥、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结合。例如,通过RFID标签包膜肥料的释放速率,或利用微生物传感器监测根际菌群活性,动态调整有机肥施用比例。水肥一体化系统中,模糊控制算法能根据蒸腾量数据精确调节灌溉施肥浓度。

这些技术显著提升了肥料利用率(部分案例显示氮肥利用率从30%提升至50%以上),同时降低了面源污染风险。未来随着5G网络覆盖和边缘计算技术的普及,实时施肥决策的延迟将缩短至毫秒级,进一步推动精准农业的智能化发展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