畜牧养殖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,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。以下是一些主要挑战及可能的对策研究: 一、挑战1. 环境污染: - 畜牧养殖产生的废弃物,如粪便和污水,可能导致水源和
农业机械化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实践已深度渗透到各个环节,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、降低了劳动强度,并推动了精准农业的发展。以下是其主要应用及技术要点:
1. 耕整地环节
采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旋耕机、深松机或联合整地机,实现深耕(30-40厘米)打破犁底层,改善土壤透气性。激光平地技术的应用可将田块平整度误差控制在±2厘米内,为后续播种和灌溉奠定基础。秸秆还田机结合灭茬耙地,促进有机质循环利用,减少焚烧污染。
2. 精准播种技术
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可实现单粒定位播种,行距调节范围15-30厘米,播种深度误差±1厘米。部分机型集成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,直线作业偏差小于2.5厘米,重播率低于1.5%。种子包衣技术与播种同步完成,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。
3. 水肥一体化管理
中心支轴式喷灌机配合土壤墒情监测探头,实现变量灌溉,节水率达30%。侧深施肥播种机将肥料精准施于种子侧下方5厘米处,氮肥利用率提升至45%以上。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可快速识别缺素区域,指导变量追肥。
4. 病虫草害防治
自走式高地隙喷雾机雾化粒径50-150微米,雾滴飘移率低于10%。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可达60亩/小时,通过RTK定位实现厘米级避障。部分农机配备AI图像识别系统,可实时判别杂草并靶向施药,减少农药用量40%。
5. 收获与产后处理
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损失率控制在1.2%以内,含杂率小于2%,支持籽粒含水率实时监测。粮食烘干塔采用横流式热风循环,24小时内将水分降至13%安全储存标准。移动式清选装备可实现田间即时除杂,降低运输损耗。
6. 智慧农业系统整合
物联网平台集成农机作业监测、产量图生成、土壤数据库等功能,支持NDVI指数分析长势差异。部分农场试点应用无人农场模式,通过5G网络实现播种-管理-收获全流程无人化作业。
关键技术难点在于农机农艺融合,例如针对不同生态区的小麦品种需调整割台高度(冬麦区60cm vs 春麦区40cm)、滚筒转速(800-1200rpm)等参数。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电动农机续航提升、农业机器人集群作业、基于数字孪生的虚拟调试等。我国2022年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%,但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率仍有提升空间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