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农技农业百科信息网 >> 水产知识 >> 详情

智慧水产:科技赋能水产养殖智能化升级


2025-08-25

智慧水产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水产养殖模式进行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的产业升级方式,通过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资源消耗,保障水产品安全。以下是关键技术应用与发展方向:

1. 物联网监测系统

通过部署水质传感器(溶解氧、pH值、氨氮等)、水下摄像头和气象站,实时采集养殖环境数据。例如,基于LoRa的无线传输技术可实现偏远池塘的数据回传,结合边缘计算设备实现本地化预警,有效防范泛塘风险。

2. 智能投喂控制

机器视觉识别鱼群摄食活动强度,配合声呐探测生物量,动态调整投饵机参数。德国BIOMAR集团已验证,AI投喂系统可减少15%-20%饲料浪费,同时降低水体富营养化风险。

3. 疾病预测模型

融合水体微生物数据、溶氧波动规律和历史病发记录,构建LSTM时间序列预测模型。广东某养殖企业在加州鲈养殖中应用该系统后,病害发生率下降38%,抗生素使用量减少52%。

4. 循环水养殖(RAS)智能化

封闭式系统集成UV杀菌、生物过滤和氧锥技术,配合PLC自动控制模块实现水质闭环调节。挪威AKVA集团数据显示,RAS系统单位产量可达传统池塘的20倍,用地减少90%。

5. 区块链溯源体系

从苗种、饲料到运输环节全流程上链,采用Hyperledger Fabric架构确保数据不可篡改。阳澄湖大闸蟹已实现每只蟹的DNA信息与区块链ID绑定,消费者扫码可查验完整生长日志。

6. 无人机巡检应用

多光谱无人机可快速扫描万亩水域,通过NDVI指数分析藻类分布,结合GIS系统生成精准治理方案。2023年海南对虾养殖区应用后,赤潮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4小时。

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传感器抗生物附着技术突破、边缘计算设备盐雾环境适应性,以及中小养殖户的数字化改造成本分摊问题。未来5G-A通感一体化技术有望实现水下机器人集群控制,推动深远海养殖装备升级。《"十四五"全国渔业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到2025年水产养殖智能化装备普及率将超过40%,水产养殖业正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。

标签: